量产,意味着科技成果转化进入了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11月4日,上游新闻记者获悉,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自主研发的“青鸥30”、氢动力六旋翼无人机等多款无人机量产在即,即将迎来年终“大考”。
“现在的时间很赶,多款氢动力无人机量产在即,应用户需求,个别参数在做最后的修改校正。”哈工大重庆研究院氢动力及低碳能源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刘海东说,“青鸥30”从今年1月首飞,历经数次修改,目前已完成量产版总体设计工作。
据介绍,依托研究院孵化企业晴空动力科技即将进行量产的“青鸥30”,是国内第二架首飞成功的氢能、垂直起降、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巡航时间长达9小时,其最大的“卖点”是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集成和能量管理模块设计,实现了燃料电池进气、散热、推进一体化设计,为长航时与高载荷提供了最大保障。
目前,该技术获得了中国商飞青睐,双方已合作完成了基于运12E通航飞机的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总体设计。
今年6月,成功首飞的氢动力六旋翼无人机,也已进入定型量产前的总设阶段,这是研究中心独自开发的一款长航时大载重的氢燃料电池旋翼无人机,机身为碳纤维框架,强度高、重量轻,其续航时间、距离和载荷是同等起飞重量锂电池无人机的3倍,在民用无人机领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可广泛用于物资投放、应急救援、地形勘测和边防巡逻等多场景、多领域。
刘海东介绍,在无人机上搭载中继通信设备,在紧急情况及特殊条件下搭建无线自组网用以实现区域内宽带无线信号覆盖,是目前无人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刘海东称,目前,市面上已有的锂电/油动无人机受能量密度及动力转换设备复杂等限制,航时和负载能力有限,不能做到长时间滞空,对无线自组网需求有着“先天不足”,而氢动力无人机可以打破现有无人机的航时壁垒,能在同等条件下做到更长航时,更高负载能力。
目前,研究中心依托晴空动力科技已完成氢动力无人机系统自组网通讯测试,可在半径二十公里的范围内实现基于宽带IP网络的无线信号覆盖,并正式推出中继通讯服务。
来源:上游新闻 记者 严薇